


7月31日上午,热泵能效提升技术创新论坛在“2025中国热泵行业年会”期间成功召开。论坛由美芝&威灵合作支持,由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秘书长邵乃宇主持。
主持人:邵乃宇
论坛期间,上海交通大学丁国良教授分享报告《热泵类能效标准与测试方法的最新发展》。报告分享了动态能效研究的测试思路、研究进展、测试方案以及测试方法,他认为,动态能效测试方法理论上更接近于实际热泵的应用场景,但动态能效标准的制订尚有不少的技术挑战。当前,较有共识的技术路线包括:1、测试方法:虚拟建筑负荷法;2、负荷模型:简化线性模型;3、室内温度更新方法:热容和湿容单节点模型;4、工况设置:改变室外温度调节;5、负荷率能效计算:负荷插值,能效插值。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可重复性,更新发生时间,气候分区等。
GMCC空压商用产品开发专家胡培海分享报告《热泵采暖压缩机及其应用技术》。报告分享了全球热泵市场及法规动向、欧洲采暖应用技术发展、中国采暖应用技术发展。重点分析了热泵采暖中超范围运行磨损、回液磨损、低温启动空油磨损、制冷过负荷空油磨损等痛点。同时,分享了GMCC多种冷媒、全面能力,覆盖家用、商用的各类采暖应用的热泵采暖专用压缩机的开发进展及开发规划。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能源转型研究项目主任Markus Wypior分享报告《欧洲自然工质及法规的最新进展》。报告回顾了欧盟含氟温室气体法规发展史,同时分享了新《含氟温室气体管理条例》,条例主要措施有减少氢氟碳化合物、扩大配额制度、制定更严格的规则以防止排放、促进更好的监测、限制欧盟氢氟碳化合物的生产等。同时还分享了全氟和多氟物质最新政策。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制冷事业部主任工程师陈宇劲分享报告《热泵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7-2024)国家标准解读。报告内容包括GB 19577 新旧版本中标准名称、范围、引用文件、能效指标、测试方法、技术要求、实施要求等内容的差异简介和全新三项强制标准GB 44246-2024(安全技术规范)、GB 44498-2024(健康技术规范)、GB 44499-2024(节能环保规范)的内容简介。
霍尼韦尔可持续与脱碳材料业务亚太区市场经理王钰钰分享报告《60-150℃热泵制冷剂的全球趋势》。报告主要介绍了霍尼韦尔制冷剂60℃~150℃区间的热泵解决方案,并分享了各个方案的典型应用案例。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能源研究室主任夏玉娟分享报告《节能标准化进展和热泵能效标准标识展望》。报告分享了当前节能标准体系现状、能效标识实施情况、热泵能效标准标识相关政策规划、制冷空调能效标准标识整体情况、热泵产品能效标准标识情况等内容。报告还分享了能效标识信息展示发展趋势:1、能效标识本体展示内容除了产品型号、能效等级、核心能效指标等基本信息外,东盟国家开始试点展示更多能碳、绿色、环保等信息;2、为能效标识增加二维码,通过扫码页面展示更多信息。同时报告还提出了制冷空调能效标准标识总体工作设想:1、完善制冷产品能效、碳效等测评方法和标准;2、持续完善能效标识实施机制、丰富信息展示。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特别助理研究员罗开琦分享报告《高效、高储能密度、低成本开式卡诺电池储电技术及系统》。报告内容包括闭式卡诺电池储电技术原理、开式卡诺电池储电技术原理及性能分析,他表示,相较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这些目前主流物理储能技术而言,卡诺电池储能技术不仅储能密度较高、成本可控,并且不受限于地理条件等因素、利用方式灵活。而开式卡诺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减少压缩/膨胀热力部件,与此同时会增加液体工质储罐部件。相较于闭式卡诺电池,由于减少了压缩/膨胀热力过程所造成的能量㶲损失,因而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电-电往返效率。针对开式卡诺电池储能技术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开式热力循环理论、气液两相工质适配机理、开式热力过程运行策略、高性能两相压缩机/膨胀机技术等。展望未来,以开式卡诺电池储电系统基本流程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构建多级流程、多模块流程以及复叠流程等,以满足高密度储电、大功率储电等需求。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制冷国际工程部部长黄恺平分享报告《破壁者:中国热泵企业如何突破国际认证壁垒》。报告分享了欧洲、澳洲热泵的准入要求,准入体系介绍,补贴政策等。同时分享了应对国际认证的方式方法。
能源创新中心工业部门高级总监Jeffrey Rissman分享报告《通过热电池系统实现高温工业供热》。报告中提到,工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2019年中国占全球工业排放量的45%,且中国73%的工业能源用于供热,几乎全依赖化石燃料;同时介绍了工业热能电气化的多种技术,如工业热泵在80-100°C下成本优势显著,热电池能满足更高温度需求且具成本竞争力,还提及了推动工业电气化的财务激励、标准制定等政策选项,强调电气化对工业企业的诸多益处。